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物价局关于经贸系统仓储业务收费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5 15:05:24  浏览:82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物价局关于经贸系统仓储业务收费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部


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物价局关于经贸系统仓储业务收费办法
对外经济贸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经贸系统仓库(包括冷库,下同)是外贸商品流通的储运基地,是我国出口创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经贸系统仓储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善仓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速商品流转,防止积压浪费,维护存货方和保管方权益,使仓储工作更好地为发展对外
贸易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贸系统仓储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健全财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凡有条件的仓库,都要建立收费制度,计算盈亏,考核经营效果。收入和支出都要有预算和决算,认真搞好财务计划管理和财务分析,努力提
高管理水平。
第三条 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贸仓库,不论是储运部门统一管理,还是各专业公司自行管理,都要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核收费用。(费用标准详见附表一、二、三)
第四条 经贸仓储业务的收费标准,是本着有利于促进商品流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则制订的。存货要收费,由于仓库的责任造成的损失要赔偿。各经贸仓储企业都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改善仓储管理,搞好商品的保管养护和仓库的安全工作,提高
库容利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在既定费率的基础上,努力节约各项开支,降低储存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第五条 经贸系统仓库租费标准作为国家指导价,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当上下浮动,下浮幅度不限,上浮不得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相同项目同等条件的收费标准。

第二章 计 费 单 位
第六条 仓库存货按吨收费。每张入库或出库单所列商品,吨以下取三位小数,三位以后的小数四舍五入,月末累计核算费用时,吨以下四舍五入。
第七条 计费吨分以下三种:
一、重量吨:一件或一批商品的体积2立方米,毛重超过1000千克者,按重量吨(毛重)计费。
二、体积吨:一件或一批商品的体积2立方米,毛重不足1000千克者,按体积吨计费,即每2立方米折为一个计费吨。
三、面积吨:入库的商品由于本身的特性不能堆高,或批量小、规格杂无法堆高,或货主经仓库同意利用库房加工、挑选、改装、整理商品,按实际占用面积和每平方米地坪(或楼面)的设计负荷能力折成计费吨收费。整仓包仓,按库房实际面积的80%和每平方米地坪(或楼面)的
设计负荷能力折成计费吨收费,也可按库房的储存定额吨收费。
第八条 为了做到合理收费,各仓库对经常存放的各种商品,都要认真测算出每件的毛重和体积,列出一览表,作为计量收费的依据。商品的包装改变时,重新测算。

第三章 商 品 分 类
第九条 贵重商品包括:电子计算机、电冰箱、电视机、电影机、录像机、精密仪器仪表、特种工艺品、历史文物、名贵字画、名贵药材和成药、高级补品、其他贵重商品。
第十条 需精心保管养护商品包括:蚕茧、厂丝、毛条、毛线、丝线、尼绒绸缎及制品(包括丝、毛、化纤、人造丝、混纺纱、线及制品)、皮革及制品、裘皮及制品、抽纱、地毯、香烟、酒类、茶叶、食品、罐头、高级香料、高级化妆品、乐器、其它需精心保管养护商品。
第十一条 冷藏商品除鲜鱼、鲜肉等商品外,还包括需要存放在冷藏库、冷风库、空调库的商品。

第四章 仓 租 和 加 成
第十二条 仓库的库房、仓棚、货场存放商品,均需向货主收取仓租费。仓租费按吨/天计收。一张入库单所列商品分批入库,按第一批入库的日期开始计费,一张出库单所列的商品分批出库,按最后出清的日期结算收费。
第十三条 经贸系统仓库分为四类,即港口前方周转仓库、口岸仓库、内地中转仓库、其它仓库。为避免内地出口商品盲目运到口岸或港口,上述四类仓库收费标准应有所不同,港口高、内地低(仓租标准参看仓租费率表)。
第十四条 可以露天存放的商品,上苫下垫的按普通商品费率收费,只垫不苫或只苫不垫的按普通商品费率的80%收费,不苫不垫按普通商品费率的50%收费。
第十五条 包仓按仓库实际面积的80%计算。
第十六条 为了加速港口前方周转仓库和口岸仓库的商品流转,规定储存合理周转期和超合理周转期的加成收费。港口前方周转仓库以3个月为合理周转期,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的按有关费率标准200%收费,6个月以上的按300%收费;口岸仓库以1年为合理周转期,超过1
年不足两年按有关费率标准200%收费,2年以上的按300%收费。

第五章 工 力 机 力 费
第十七条 商品进库或出库,不分作业环节,不论使用人工或机力,一律按吨(毛重吨或体积吨)定额收费,进、出库各收一次(附工力机力费费率表)。
第十八条 进库或出库的商品,货主要求仓库负责装卸的,仓库按工力机力费费率表中装卸作业收取装卸费。仓库利用社会装卸队为货主作业的,装卸费用由仓库代垫,并按实际支出向货主结算。
第十九条 库存商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货主要求翻桩倒垛的,或超过周转储存期的,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必须翻桩倒垛的,其费用由货主负担,并按工力机力费费率表有关定额收费标准的100%计收,如货主要求调整储存仓间的,还应核收进、出库费。仓库在商品周转储存期内,
为了搞好商品养护或为了扩大仓容而调整货位、仓间,自行进行翻仓倒垛搬运的,不论使用人工或机力均不向货主收费。
第二十条 商品在进、出库时,需要进行检斤过磅的,按工力机力费费率表的有关定额收费标准收费。货主要求对库存商品进行清点、单独检斤过磅的,除按标准收费外,还应另收翻桩费。

第六章 集 装 箱 费
第二十一条 集装箱作业的收费标准,是本着有利于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原则确定的。具体标准见集装箱作业费率表。该费率表规定的各项收费标准,只适用于储运部门向国内货主收费使用,对外的收费标准,由外运总公司根据与国外船东的双边协议确定。

第七章 其 它 费 用
第二十二条 仓库的其它作业费率,如加工、挑选、整理、包装、改装、换装、修补包装、组装托盘、刻唛、刷唛、熏蒸、晾晒、化验、代收、代发、代运、代商检、代报关等劳务费、手续费和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使用费,由各仓库参照当地物价部门或有关部门规定标准计收。若当
地没有标准,则由仓库与货主协商确定。

第八章 费 用 结 算
第二十三条 仓库每月向货主结算一次费用。从上月26日起到当月25日止为一结算期。
第二十四条 货主接到仓库的各项费用结算凭证后,要及时审核,并在3天内办完承付手续,把款付清;超过3天者,仓库有权计收利息。如发现溢收或短少,在付款后3个月内提出异议,办理补退手续,但不计算利息,超过3个月者,不再办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经贸系统办理非本系统的仓储业务,或机力设备外出作业,一律按当地物价部门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办法计收各项费用。
第二十六条 海关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的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按当地的实际情况与货主协商议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厅、委、外贸局、物价局(委员会)联合制定补充收费办法。
第二十八条 货主到仓库存货时费用负担和结算方法以及违约责任应在双方签订的仓储保管合同中明确规定。在双方签定合同时,本办法应作为合同中的有关部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国家物价局。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以往各外贸仓储业务收费办法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一:仓租费率表

仓 租 费 率 表
(计费单位:元、吨天)
-------------------------------------
商 \ 仓 | | | |
品 \ 库 | 港口前方 | 口 岸 | 内地中转 | 其 它
类 \ 类 | 周转仓库 | 仓 库 | 仓 库 | 仓 库
别 \ 别| | | |
---------|------|------|------|------
贵重特殊商品 | 0.28 | 0.22 | 0.19 | 0.16
---------|------|------|------|------
需精心养护商品 | 0.25 | 0.19 | 0.16 | 0.13
---------|------|------|------|------
危险品 | 0.28 | 0.22 | 0.19 | 0.16
---------|------|------|------|------
冷藏商品 | 1.18 | 1.11 | 1.03 | 0.96
---------|------|------|------|------
普通商品 | 0.19 | 0.13 | 0.10 | 0.07
-------------------------------------

附件二:工力、机力费费率表

工 力 、 机 力 费 费 率 表
(计算单位:吨、元)
---------------------------------------------------
商 \ 作 | 进 出 库 费 | 装 卸 作 业 | |
品 \ 业 |-----------|--------------| 翻 桩 | 检 斤
类 \ 项 | 进 库 | 出 库 | 汽车 | 火车 | 驳船 | 倒 垛 | 过 磅
别 \ 目 | | | | | | |
------------|-----|-----|----|----|----|-----|-----
普通商品 | 2.10| 2.10|1.20|1.50|2.10| 2.10|0.45
------------|-----|-----|----|----|----|-----|-----
贵重商品 | 2.40| 2.40|1.35|1.80|2.40| 2.40|0.60
------------|-----|-----|----|----|----|-----|-----
危险品 | 2.70| 2.70|1.50|1.80|2.70| 2.70|0.75
------------|-----|-----|----|----|----|-----|-----
冷藏商品 | 2.70| 2.70|1.50|1.80|2.70| 2.70|0.75
------------|-----|-----|----|----|----|-----|-----
|251千克—1吨 | 3.00| 3.00|1.80|2.10|3.00| 3.75|0.83
笨|----------|-----|-----|----|----|----|-----|-----
|1001千克—3吨 | 3.75| 3.75|2.10|2.40|3.75| 4.20|0.90
重|----------|-----|-----|----|----|----|-----|-----
|3001千克—5吨 | 4.50| 4.50|2.70|3.00|5.10| 4.50|1.28
商|----------|-----|-----|----|----|----|-----|-----
|5001千克—10吨| 7.50| 7.50|3.60|5.10|7.50| 7.50|1.65
品|----------|-----|-----|----|----|----|-----|-----
|10吨以上 |10.25|10.25|4.50|6.00|9.75|10.25|2.25
------------|-----|-----|----|----|----|-----|-----
超长商品(8米以上)| 3.75| 3.75|2.40|3.00|4.50| 3.75|3.00
------------|--------------------------------------
零 工 | 每工每天10元,超过半天不足一天(8小时)按一天计
---------------------------------------------------

附件三:集装箱作业费率表

集 装 箱 作 业 费 率 表
(计费单位:箱、元)
-------------------------------------------
箱 型 |20英尺 | 40英尺 | 备 注
----------|-----|------|-------------------
保 管 费 | 3.00| 6.00| 每箱每天,包括空、重箱
----------|-----|------|-------------------
拆 箱 费 |60.00|120.00|
----------|-----|------|
装 箱 费 |80.00|160.00|
----------|-----|------|-------------------
空箱翻箱费 |15.00| 22.50| 仓库为调整货位
----------|-----|------|
重箱翻箱费 |30.00| 45.00| 自行翻箱不收费
----------|-----|------|-------------------
箱上下车费(空箱)|15.00| 22.50|
----------|-----|------|
箱上下车费(重箱)|30.00| 45.00|
----------|-----|------|-------------------
短 途 | 6.00| 10.00|按每公里计,以10公里为起点(不包括
运 输 费 | | |箱上下车费)。
----------|-----|------|-------------------
清 洗 费 |80.00|150.00|消毒清洗
----------|-----|------|-------------------
清 扫 费 | 4.00| 6.00|一般清扫
-------------------------------------------
集装箱装卸设备外借,按使用设备的标定负荷吨每小时4.5元计,超过1小时不足
2小时按2小时计,余类推。
存储外国集装箱的保管费按上述标准加50%收费。
-------------------------------------------



1993年10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京劳社农发﹝2009﹞13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08﹞49号),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制定了《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2:计算公式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一日



  附件1:



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

  为确保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08﹞49号),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手续

  (一)参保人(包括新参保、续缴保费人员)持本人实名身份证件,到商业银行开立专用存折。同时,签署《银行代扣代缴协议书》。

  《银行代扣代缴协议书》一式三份,参保人一份,银行一份,区县经办机构一份。协议书只在开立银行专用存折时签署一次。

  (二)参保人到银行存入缴纳的保险费后可在每月1日—10日办理参保手续,新参保人员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专用存折到户口所在地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村委会)填写《参保人员信息表》,办理参保手续;续缴保险费人员持专用存折到户口所在地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村委会)填写《缴费确认表》。

  (三)村委会在每月13日前将新参保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参保人员信息表》及续保人员《缴费确认表》交至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在每月16日前将《参保人员信息表》和《缴费确认表》内容录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预缴费信息系统。

  (四)区县经办机构在每月18日前将全区汇总的电子预缴费数据交至银行扣款。并在每月20日前将银行交来的电子扣款成功信息导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将电子扣款失败信息导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预缴费信息系统。

  (五)社保所根据电子扣款失败信息通知参保人进行核对,及时修改错误信息。根据电子扣款成功信息为缴费成功人员开具《北京市社会保险专用基金票据》,并于次年的3月底前为缴费人员打印《缴费对账单》。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实行按年缴纳,每年的缴费时间为4月1日至12月10日。

  当年达到领取年龄的参保人员,在缴费时间内缴纳当年保险费的,从达到领取年龄的次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最低缴费标准为本市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9%。参保人员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提高缴费标准,最高缴费不得超过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市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每年3月31日前发布最低缴费标准和最高缴费标准。

  (三)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时,不符合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条件的,需要继续按年缴纳保险费的(以下简称延期缴费),缴费标准不低于本市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9%。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一)个人账户资金(责任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收入及利息。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调剂金:超过应计个人账户利息以外的增值结余,参保人员死亡无继承人时支付丧葬费后的余额等资金。

  (三)基础养老金:在参保人领取待遇时由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

  四、个人账户计息

  个人账户资金在积累期内参考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实行分段计息,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从缴费的次月开始起息。积累期内遇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6月30日以前调整时,个人账户从当年7月1日开始按新的利率计息;积累期内遇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7月1日以后调整时,个人账户从次年1月1日开始按新的利率计息。半年内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次调整的,按照最后一次调整的利率计息。

  五、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

  (一)参保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自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施行之日,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施行之日,男已年满45周岁、女已年满40周岁的人员(不含本办法实行之后外埠迁入本市户籍的人员),每年按照规定的缴费标准不间断缴费的。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施行之后,外埠迁入本市户籍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照上一年度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足差额年限保险费的。

  (三)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时缴费年限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1、2项规定的,本人自愿,可以延期缴费,最长延期缴费5年,在延长缴费期内达到规定的;延长缴费5年累计缴费年限仍不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足差额年限保险费的。

  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一)按月享受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分段计发。

  2004年7月1日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在2008年1月1日前缴纳的保险费按8.8%的计发系数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

  2004年7月1日之后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在2008年1月1日前缴纳的保险费按5%的计发系数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

  2008年缴纳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和参保人员缴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

  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完时,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金支付;调剂金支付完时,由财政资金拨补,至被保险人死亡时止。

  2、基础养老金标准

  基础养老金是在参保人领取待遇时由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人每月280元。发放基础养老金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负担,并列入区(县)财政预算。

  (二)一次性养老待遇

  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时,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一次性养老待遇,其待遇为个人账户全部资金。

  七、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手续

  (一)参保人员应在达到领取年龄前一个月,持专用存折、户口本、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社保所提出领取养老金的申请,并对社保所提供的《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进行确认。符合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确认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不符合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确认是否延期缴费。不选择延期缴费的人员,确认享受的一次性养老待遇。

  (二)社保所将参保人员的《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专用存折账户信息和户口本、身份证的复印件等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上交到区县经办机构。

  (三)区县经办机构对参保人员的材料进行核实,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对符合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在其领取年龄的次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并在每月15日前将其应领取的养老保险待遇拨入其专用存折。

  2、对达到领取年龄时不符合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选择继续按年缴纳保险费的人员,待达到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在其满周岁的次月,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并在每月15日前将其应领取的养老保险待遇拨入其专用存折。

  3、对达到领取年龄时不符合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不选择继续按年缴纳保险费的人员,将一次性养老待遇拨入其专用存折。

  (四)区县经办机构应在每月底前根据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清算、转移等情况,编制次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计划报区县财政部门。区县财政部门应按照本区县经办机构编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使用计划,在次月10日前将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

  (五)区县经办机构应每月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领取人员数据库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生活补贴数据库、公费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库、老年保障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了解掌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享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退职费、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生活补贴、老年保障待遇等待遇的情况,确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及时准确。

  八、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

  (一)参保人员户口迁居外埠的,由本人提出申请,迁出区县经办机构将其保险关系连同缴纳的保险费本息转入迁入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若迁入地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将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全部资金一次性返还参保人。

  (二)参保人员户口在本市区县之间迁移的,由本人提出申请,迁出区县经办机构将其保险关系连同缴纳的保险费本息转入迁入地的经办机构,在迁入地继续缴纳保险费,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参保人员户口在区县内迁移的,只转移保险关系。

  (三)已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户口在本市区县之间迁移的,不再办理保险关系的转移,由原户口所在地区县继续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九、保险制度的衔接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施行之日,已经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继续按照领取时确定的养老金标准领取养老金。如遇基础养老金待遇调整,按调整后的待遇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

  (二)已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未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员,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继续缴费,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计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施行前,其缴纳的保险费预期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达到本区县2008年1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不受缴费年限的约束,达到领取年龄时享受基础养老金;其缴纳保险费预期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未达到本区县2008年1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应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的规定继续按年缴纳保险费。

  参保人员2007年12月31日前累计缴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按照2008年本区县最低缴费标准折算缴费年限,每满一年的缴费年限视同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足一年的缴费年限不视同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三)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都有缴费记录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符合基本养老保险按月领取条件的,由本人到户籍所在地的社保所提出申请,将其在城乡居民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以下规定将城乡居民保险费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同时将折算的资金分别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

  1、1992年以前(含1992年)缴纳的保险费,按照基本养老保险1992年的最低缴费基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和缴费比例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最多折算缴费年限3个月,折算的缴费年限不足3个月的按实际折算。

  2、1993年—1998年缴纳的保险费,按照基本养老保险相应年度的最低缴费基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和缴费比例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当年缴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最多为12个月,折算的缴费年限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折算。

  3、1999年(含1999年)以后缴纳的保险费,按照基本养老保险相应年度自由职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当年缴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折算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最多为12个月,折算的缴费年限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折算。

  4、当年折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剩余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下一年度的缴费,继续折算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四)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都有缴费记录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不符合基本养老保险按月领取条件的,由本人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区县经办机构核实后,可将其按照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待遇转入其户口所在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基本养老保险每满一年的缴费年限视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年的缴费年限。并按以下规定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1、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规定的人员,在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6个月内,将按照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待遇转入户籍所在区县经办机构的,从达到领取年龄的次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超过领取年龄6个月以上,将按照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待遇转入区县经办机构的次月起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不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规定的人员,可以延期缴费,最长延期缴费5年,在延长缴费期内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在达到规定当年生日的次月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延长缴费5年累计缴费年限仍不符合规定的,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足差额年限保险费后,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待遇

  2、未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的人员,应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规定继续缴费。达到领取年龄时,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规定,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达到领取年龄时,不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规定的人员,可以延期缴费,最长延期缴费5年,在延长缴费期内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在达到规定当年生日的次月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延长缴费5年累计缴费年限仍不符合规定的,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足差额年限保险费后,计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待遇

  (五)同一年度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都有缴费的,折算年限时不累计计算缴费年限。

  (六)已享受基础养老金的人员,再享受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生活补贴、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的,从享受待遇的当月停发基础养老金。按照本人意愿,可继续按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可一次性清退个人账户剩余资金。

  (七)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缴费的人员,又享受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生活补贴、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的,达到领取年龄时,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缴费年限的,可按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可一次性清退个人账户资金;不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缴费年限的,享受一次性养老待遇,其待遇为个人账户全部资金。

  十、清算

  (一)2008年12月31日前没有领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已享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退职费的人员,个人账户全部资金一次性退给参保人。

  (二)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清算手续,其个人账户全部资金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村委会)应在1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参照城镇职工的标准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标准高于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的,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标准低于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的,按标准支付丧葬费,个人账户的剩余资金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十一、个人账户继承

  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应在1个月内到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继承手续,其个人账户的剩余部分,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村委会)应在1个月内办理相关手续,参照城镇职工的标准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标准高于个人账户余额的,按个人账户余额支付丧葬费;丧葬费标准低于个人账户余额的,按标准支付丧葬费,个人账户的剩余部分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十二、其他

  (一)已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被判处拘役及其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的,停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拘役、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由本人提出申请,按照规定程序从拘役、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的次月核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本实施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京劳社农发﹝2008﹞17号)同时废止。



附件2:计算公式

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P020090205530982467900.doc

国务院企业工资改革研究小组、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印发《关于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办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企业工资改革研究小组、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印发《关于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办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1986年7月4日,国务院

《关于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办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处理意见》),业经国务院领导审查同意,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986年企业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试点方案的调整核定,要同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在认真总结1985年挂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把今年继续挂钩试点的工作切实做好。
国家按今年继续试点企业1985年职工平均人数每月人均5元,核增给各地区、各部门挂钩的工资总额基数数额和国家按地区、部门对应提工资总额扣除工资调节税与各地区、各部门对企业按应提工资总额扣除工资调节税的差额,由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掌握、调剂使用。《处理意见》主要是明确国家核定各地区、各部门工资总额基数总的调整原则。企业工资总额基数如何调整,由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核定的基数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但不能平均分配。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劳人薪〔1985〕29号文件和《处理意见》的规定,对企业1986年挂钩试点的调整方案进行审核汇总(按附表格式),提出本地区、本部门工资总额和上缴税利两个基数的调整额度,连同1986年退出试点企业的申请报告一起,于七月二十五日以前报国务院企业工资改革研究小组,经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附一:关于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办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按照国务院国发〔1985〕2号文件和劳人薪〔1985〕29号文件精神,1985年经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审核批准,在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中,试行了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浮动的办法。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从大多数企业看,这个办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它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总结和完善。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消化、补充、改善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的指示精神,经调查研究和座谈讨论,现对挂钩试点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关于工资总额基数
核定各地区、各部门1986年工资总额基数的办法是:以继续试点企业核定的1985年工资总额基数加上1985年实际应提取的新增工资为基础,减去按《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暂行规定》计算应缴纳的工资调节税额,加上全国统一规定的套改工资标准人均5元(按继续试点企业1985年职工平均人数计算)的数额,作为1986年挂钩的工资总额基数。1985年由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挂钩试点企业,因提高地区类别而增加的工资标准部分,可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范围内,对所属试点企业的工资总额基数进行核定。核定的办法可参照上述原则,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按人均5元给各地区、各部门核增的工资总额基数,不要平均用于每户企业。对少数扣除工资调节税后工资总额仍比1985年工资总额基数增长过高的企业,各地区、各部门可再适当核减其工资总额基数。
二、关于上缴税利基数
核定1986年上缴税利基数的办法是:1985年实际上缴财政的税利,加上当年用新增利润归还技措贷款和基建改扩建贷款50%视同上缴税利的部分,作为1986年上缴税利基数。
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必须增人增工资的,在调整工资总额基数的同时要相应调整上缴税利基数。对没有经济效益的治理“三废”项目,可不增加税利基数。税利基数如何调整,各地区、各部门可按照上述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税利基数的调整幅度。
1986年由财政部和国家经委批准减免调节税的试点企业,当年可将减免的调节税额视同上缴税利。
三、关于挂钩浮动比例
1985年国家核定给各地区、各部门的挂钩浮动比例,1986年一般不作调整。各地区、各部门可在国家核定的总比例之内,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挂钩浮动比例作适当调整。
为避免因价格和其它一些客观因素造成部分企业1986年税利增长很大而使工资增长过高的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税利增长幅度大的企业进行分析,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应适当降低其挂钩浮动比例,具体办法由各地区、各部门确定。
四、关于经济考核指标
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凡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的企业,都要规定经济考核指标。工业企业主要是:质量、品种、成本、消耗、安全、合同履行率等;商业企业主要是:销售额、经营品种(主业)、费用水平、资金周转及执行政策、服务质量等。各地区、各部门可视企业不同情况,确定具体考核指标。质量指标要作为否定指标,必须按月严格进行考核,当月没有完成质量指标的,不能预提新增工资;全年计算,没有达到质量指标要求的,要视完成质量指标的情况扣减当年新增工资,扣减比例不得低于30%;其他经济考核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的,扣减当年新增工资的比例不得低于20%,每项具体考核指标的扣减比例,由各地区、各部门确定。考核指标,地方所属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经各地区企业工资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并进行考核;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直属企业,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进行考
核。
五、关于工资调节税
部分企业1985年实际发放的新增工资加上核入工资总额基数中的奖金,人均不足四个月标准工资,但1985年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超过了7%,按规定交纳工资调节税有一定困难的,可向当地税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减免工资调节税的照顾,并将审批结果报财政部税务总局备案。1986年仍按工资调节税办法计征工资调节税。
六、关于1986年不再扩大试点面和企业退出试点的处理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今年不再扩大试点面的指示,考虑到目前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企业工资改革的方针和方案正在研究,今年不再增加新的试点企业。各地区、各部门部分企业退出试点后,也不要再补充新的试点企业。
1986年少数企业确有较大困难无法继续挂钩试点的,可以申请退出。由于从1986年起,纺织、丝绸企业推行新五岗岗位工资制,挂钩试点企业中的纺织、丝绸企业原则上应改为实行新五岗岗位工资制,如企业愿意继续试行挂钩办法,则实行岗位工资制增加的工资应从新增效益工资中开支。申请退出试点的企业,可在报送1986年挂钩试点调整方案时一并报经国务院企业工资改革研究小组批准后退出试点。
经批准退出挂钩试点的企业,应按第二步利改税办法计算1985年的企业留利和奖金。经计算,挂钩办法比第二步利改税办法多拿的新增工资部分,从企业1985结余的奖励基金中退还,没有结余的,从1986年提取的奖励基金中扣除,并按规定向国家缴纳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奖金税以及其它各项非试点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的款项;挂钩办法比第二步利改税办法少拿的工资部分,一律不补。
七、1986年试点企业调整方案的审批程序
1986年试行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办法企业的调整方案,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处理意见”和1985年试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汇总,提出工资总额和上缴税利两个基数的调整额度,报国务院企业工资改革研究小组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附二:各地区、各部门一九八六年企业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试点方案调整汇总表
汇总单位:
------------------------------------------------------------------------------------------------------------
\ | | 核定 | |
\ 项 | 1985年挂钩基数 | | 1985年 |
\ |------------------------------| 挂钩 |--------------------------------------------|
单 \ 目|1984年| 上缴税 | 工资总 | | 职工平 | 实际上 |比上年| 应提工 |比上年|
\ |职工平 | | | 浮动 | | | | | |
\ |均人数 | 利基数 | 额基数 | | 均人数 | 缴税利 |增 长| 资总额 |增 长|
位 \ | | | | 比例 | | | | | |
\|(万人) |(万元)|(万元)|(1:)|(万人)|(万元)|(%)|(万元)|(%)|
------------------|----------|--------|--------|--------|--------|--------|------|--------|------|
甲 | (1) | (2) | (3) | (4) | (5) | (6) |(7)|(8) |(9)|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 明
------------------------------------------------------------
1.本表由各地区、各部门汇总填列,不下发企业单位。
2.单位栏“合计”以下填写挂钩试点企业名称。
3.第(8)栏“应提工资总额”为核定的1985年挂钩的工资总额基数加上1983年随上缴税利增长而增加的效益工资,不包括其它因素增加的工资。
4.第(11)栏“应扣工资调节税额”在“合计”一行填写按地区(部门)计算额,企业单位按应扣数填列。
5.第(12)栏“月人均5元增资额”在“合计”一行填写按地区(部门)1985年职工平均人数计算的
数额;企业单位月人均增资根据具体情况填列,但企业汇总数不能大于合计数。
6.第(15)、(16)栏在增人增资的同时,要调整上缴税利基数,如是治理“二度”项目,不能增加税利基数的,应在第(24)栏“备注”中注明。
7.第(23)栏“1986年减免调节税额”指经财政部、国家经委批准的减免调节税。
8.计算单位“万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
续表
------------------------------------------------------------------------------------------
\ 项 | 1 9 8 5 年 增 减 项 目 |
\ |--------------------------------------------------------------------|
\ | 工 资 总 额 |
\ 目 |--------------------------------------------------------------------|
单 \ |合 计|应扣工资|月人均5|四类工资|接收复转|新扩建项|成建制划|
\ | |调节税额|元增资额|区提五类|军 人 增|目增人增|出划入增|
\ | | | |增 资 额|资 额|资 额|减工资额|
位 \ | | | | | | | |
\|(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
甲 |(10)|(11)|(12)|(13)|(14)|(15)|(16)|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 | 1985年增减项目 |
\ |----------------------------|
\ | 上 缴 税 利 |
\ 目 |----------------------------|
单 \ |合 计|新扩建项|成建制划|
\ | |目增加额|出划入增|
\ | | |减 额|
位 \ | | | |
\|(万元)|(万元)|(万元)|
------------------|--------|--------|--------|
甲 |(17)|(18)|(19)|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 | |1986年| 备
\ | 1986年调整核定数 | |
\ | | 减免调 |
\ 目 |----------------------------| |
单 \ |上缴税利|工资总额|挂钩浮动| 节税额 |
\ | | | | |
\ |基 数|基 数|比 例| (万元)| 注
位 \ | | | | |
\|(万元)|(万元)|(1:)| |
------------------|--------|--------|--------|----------|--------
甲 |(20)|(21)|(22)| (23) |(24)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