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00:13:08  浏览:917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卫生部 中国轻工总会


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卫生部、中国轻工总会


(卫生部 中国轻工总会 一九九四年八月)

一、背景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因摄入碘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害,除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也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但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
的智能损害。缺碘对动物也有与人类同样的损害,使牲畜的流产率和新生犊死亡率增高。肉、毛、蛋等产量及牲畜的生产能力也明显降低。碘缺乏的危害已不单纯是一个病的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碘缺乏病较严重的国家,病区波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区人口4.25亿,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和防治专业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规章,实行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
综合防治措施,使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由原来的3500多万减少到现在的700多万,基本上控制了克汀病(聋、哑、呆傻、瘫)的发生。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认识到,因补碘不足或轻度缺碘所造成的儿童智力损害仍然广泛存
在,受缺碘威胁的地区和人口已不仅局限于原来“病区”的范围。据几个城市的调查,儿童碘营养水平都很低,因此碘缺乏分布在相当广泛的地区。据抽样调查,有些已采取干预措施的重病区,儿童平均智商水平与非病区相比仍低10—15个百分点。我国每年约有600万新生儿在缺碘
较严重的地区出生,若缺碘问题得不到解决,到2000年将出现一大批智力低下的儿童,这是当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碘缺乏病的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认真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取得投入很小产出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提出到
2000年全球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上述两个文件上签字承诺。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国政府的承诺,特制订《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二、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00年全国消除碘缺乏病。
(二)“八五”计划目标
1、全国基本实现食用盐全部加碘,合格碘盐食用率达75%;
2、缺碘地区特需人群(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碘油(口服或肌注)覆盖率达85%;
3、全国50%以上的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三)“九五”计划目标
1、全国所有食用盐(包括牲畜用盐)全部加碘,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5%;
2、确需以碘油等其他方法作为补碘措施地区的全人口覆盖率和作为辅助措施地区“特需人群”的覆盖率均大于95%;
3、全国95%的县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三、策略和措施
(一)策略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行以食盐加碘为主、碘油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坚持社会化的工作原则。建立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卫生部门总体指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使之自觉行动起来参与防治碘缺乏病。
(二)措施
1、组织领导
(1)国务院消除碘缺乏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地方各级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制订本地区的防治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充实和加强其办事机构,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国家规划的各项任务。
2、防治
(1)碘盐
①碘盐的生产和销售
为杜绝非碘盐的冲击,确保碘盐质量,加强盐业市场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碘盐的生产、销售实行许可证制度;工业盐实行计划管理,严禁冲击食盐市场。全国各地食用盐(包括牲畜用盐)逐步实现全部加碘。只允许销售加
碘食盐,生产厂家和批发零售部门应确保生产和销售合格碘盐。
我国规定碘盐含碘浓度(以碘离子计)是:加工为50mg/kg,出厂不低于40mg/kg、销售不低于30mg/kg、用户不低于20mg/kg。
②碘盐的包装和运输
碘盐的包装采用带有明显标志的封闭小包装。碘盐的运输应优先安排,做到及时、卫生和准确到达目的地。
③用于加工碘盐的碘酸钾必须是经卫生部批准的合格产品,所用的食盐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盐标准。碘盐生产和销售质量应接受卫生、轻工、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监测。
(2)碘油
①碘油的应用
在食盐加碘防治措施尚未得到或难以有效实施的地区,采用碘油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
②碘油的生产和供应
根据各地对碘油的需求计划,由医药卫生部门组织碘油制品的开发、生产和供应,保证质量。
③碘油丸的发放
碘油丸的供应发放工作在各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及0—2岁婴幼儿的碘油丸的供应发放工作,由各级残联组织进行,并与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婚姻登记、妇幼保健及预防智力残疾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3—6岁幼儿、
7—14岁儿童的碘油丸的供应发放工作,仍由各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3、立法与监督
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确保防治措施得到长期有效实施,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随着工作的开展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在实施中的不断完善,要进一步制订有关的国家法律。
为确保《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经常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和职责,建立起保证质量的监督监测系统和管理机制。
4、宣传与健康教育
提高对消除碘缺乏病意义和方法的认识是保障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广大群众。宣传工作应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检查,并且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和支持。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
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宣传。除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公众传播媒介外,各有关部门还应将有关碘缺乏病的宣传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如将有关知识纳入中小学卫生知识课中;还可与妇女学文化、计划生育以及优生优育宣传等活动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具有鲜明主题的宣传活动。使
各级政府主管卫生的领导、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学生和家庭主妇等主要人群碘缺乏病防治基本知识的普及率达90%以上。做到领导重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从而也使食盐加碘和碘油等干预措施的应用成为群众的主动要求。

5、科研与开发
为科学、经济和有效地进行消除碘缺乏病的管理、防治、宣传和监测工作,应不断开发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注重开展有关碘缺乏潜在损害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要努力改善防治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6、国际援助与合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消除世界40%病区人口的碘缺乏病,将面临着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因此,在立足自身的同时,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引进技术、交流经验、培养人才,加速实现目标的进程。

四、经费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须有必要的资金和物资保证。要广开门路,多方筹集,在立足我国自己力量的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的任务,保证资金投入。
用于这一事业的经费应来自国家、地方、社会团体和个人几个方面。在“八五”期间后两年,碘盐价格提高以前,中央财政继续对生产供应碘化物给予财政补贴;碘盐提价以后及“九五”期间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的费用,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碘化物等加碘费用计入碘盐价格
,由消费者个人负担。碘油按《关于在缺碘地区开展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工作的安排意见》(〔93〕残联康98号)及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地方各级财政要为全国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实施《规划纲要》的组织管理、宣传教育、
人员培训和监督监测等工作。



1994年8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改《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关于修改《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
   

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决定》于2004年7月30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条修改为:“申请从事营业性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港口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条件,分别取得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港口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凭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相关业务。”
二、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船舶设计单位、船舶修造企业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船舶设计或者修造资质条件,不具备条件的不得从事船舶设计、修造。”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海洋局


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海洋局 2002年1月2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海洋赤潮信息的管理,充分发挥赤潮信息在赤潮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规范赤潮信息发布行为,有效预防和减轻赤潮灾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赤潮信息的汇集、处理、发布等活动。

  本规定所指赤潮信息是在赤潮监测监视、预测预报和灾害评估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有关赤潮环境条件、状态与性质、发生发展趋势、危害及影响等方面的数据、文字、图表、图像资料。

  第三条 国家海洋局负责全国赤潮信息的归口管理。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以下简称分局),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以下简称省市海洋局)分别负责本海区和本地区赤潮信息的管理。

  第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国家海洋局、分局和省市海洋局提供赤潮信息。

第二章 赤潮信息的汇集及处理

  第五条 分局、省市海洋局负责组织赤潮监测监视、灾害评估信息的获取和汇集工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汇集渠道,保证赤潮信息汇集的畅通。

  省市海洋局获取的赤潮信息应按时向所在海区分局汇交。

  分局获取及汇集的赤潮信息应按时向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汇交。有赤潮发生时,每月2日前将上月本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汇总报国家海洋局。

  第六条 局属其他有关单位获取的赤潮信息应及时向预报中心、监测中心和信息中心汇交,同时提交有关分局。

  第七条 预报中心、监测中心直接获取的赤潮信息应相互提交,并及时提交信息中心和有关分局。

  第八条 赤潮监测监视信息应在现场工作结束后及早汇交。其中,海上赤潮监测信息应在48小时内汇交;航空遥感监视监测信息应在飞机着陆后4小时内汇交;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应在卫星过境后8小时内汇交。

  第九条 各级海洋监测预报机构负责对获取和汇集的赤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会商制度,经过会商后形成赤潮预测预报、监测监视和灾害评估等信息产品。

  第十条 各单位应对获取和汇集的赤潮信息进行整编,建立本单位赤潮信息数据库。

  信息中心负责指导各单位建立和维护赤潮信息数据库,并对接收到的赤潮信息进行处理、保管、分析、整编,建立全国赤潮信息数据库,为预防减轻赤潮灾害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

  第十一条 省市海洋局负责组织建立本地区群众性赤潮监视网络,扩大赤潮信息来源;负责收集整理本地与赤潮防治相关的环境信息。

  分局、省市海洋局建立赤潮信息专门报告渠道和报告程序,为其它单位和个人及时报告赤潮信息创造条件。

第三章 赤潮信息的发布

  第十二条 赤潮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国家海洋局、分局和省市海洋局负责赤潮信息发布工作的管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发布赤潮信息须经国家海洋局、分局或省市海洋局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向社会散布赤潮信息。

  第十三条 赤潮信息的发布内容包括:赤潮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生物种类、生物毒性、生物密度、漂移路径、发展趋势、发生条件等监测监视、预测预报信息,以及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危害等赤潮灾害评估信息。

  第十四条 省市海洋局负责组织向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送赤潮预测预报信息。

  分局负责组织向有关的省市海洋局和国家海洋局发送赤潮预测预报信息。

  预报中心向有关的省市海洋局、分局、监测中心和国家海洋局发送赤潮预测预报信息。

  如遇有毒赤潮或重大赤潮的预测预报信息,由国家海洋局发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并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省市海洋局负责组织向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所在海区分局发送本地区赤潮监测监视和灾害评估信息,每年年底前向国家海洋局报告全年赤潮灾害评估信息。

  分局负责组织随时向有关的省市海洋局和国家海洋局发送赤潮监测监视信息。

  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及局属有关单位随时向有关的省市海洋局、分局和国家海洋局发送赤潮卫星遥感等监测监视信息;

  国家海洋局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随时发布有毒赤潮和重大赤潮的监测监视信息,并定期发布全国赤潮监视监测信息和赤潮灾害评估信息。

  第十六条 省市海洋局负责每年在本省市海洋环境公报中发布本省市上一年度赤潮发生情况、灾害评估和本年度赤潮发生趋势预测等信息;

  各分局负责每年发布所辖海区本年度赤潮发生趋势预测信息;

  国家海洋局负责每年在国家海洋环境公报中发布全国上一年度赤潮发生情况、灾害评估和本年度赤潮发生趋势预测等信息。

第四章 罚则

  第十七条 从事赤潮信息汇集、处理和发布等活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暂行规定,造成严重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违反本暂行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向社会发布或传播赤潮信息的,由国家海洋局、省市海洋局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行为,纠正错误;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通报批评、警告。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对外提供未公开的赤潮信息,应按海洋工作中有关国家秘密的具体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省市海洋局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由国家海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